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9的文章

[演講摘要] 組織變革中的模式與迷思(下)

延續上一篇「 組織變革中的模式與迷思(上) 」,這篇我們繼續來看看有哪些有趣的觀點。 Myth #3:If I just had enough power I could make people change. 第三個常見迷思是 -- 如果我是主管、CEO 那麼我就可以促成別人改變(要是你不敏捷我就解僱你),用威脅的確會造成改變,但僅只是表面遵從(compliance),內心並不相信,無法讓員工真正獻出他的精力、創造力、創意... 等全心投入(commitment)他只是做,因為他必須做。 老闆多半希望員工「投入」而非「遵從」,當你掌握群眾的心,這才是你擁有力量的時候,當員工只是一昧「遵從」,此時用於監督的費用(間接費用)會越來越大,非常貴(例如:微軟在某個時期會為每個工程師配置測試師,軟體維護的費用隨時間過去有增無減),因為人們會假裝做那些你希望他們做的,但實質上並不認同,此時檢核的成本很高。作者這邊提出「與成功有約」一書中的金句: You can buy a person's hand, but you can't buy his heart. His heart is where his enthusiasm, his loyalty is. You can buy his back, but you can't buy his brain. That's where his creativity is, his ingenuity(獨創性), his resourcefulness(機敏). 你無法透過「遵從」得到上述這些。要讓一個人完全投入,你得要解釋  新觀念對他個人有什麼好處  才行。採用新觀念時,群體會分成五類人,採用時機不同: 1. Innovators(2.5%):This is new so it's cool.  --> 那些一開始就非常喜歡新概念的人。 2. Early Adopter(13.5%):It's interesting, but I want to learn more.  -->  具開放態度,要看過提出的證據和事實、誰採用過,再來決定是否跟進。 3. Early Majority(34%):I want to know what oth

[演講摘要] 組織變革中的模式與迷思(上)

這禮拜在回顧之前 Agile Summit 2019 的影片時,無意間注意到 Linda Rising 的演講( 視頻連結 ),講題是 "Myths and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圍繞組織變革的迷思)",我對這類的主題非常感興趣,聽了五分鐘就決定應該要好的聽完並寫一篇文章來摘要。 引言: 千萬不要覺得你老了,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因為這個世界需要你的才能,需要你的貢獻。 這篇演講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作者借鏡 Design Pattern 的觀念,將組織變革中常見的問題歸納成一個個反覆出現的 Pattern(模式),嘗試用社會心理學、影響力理論、演化心理學...等科學理論,徹底剖析複雜的組織行為,為我們這種半路出家,時刻面臨實戰的領導者帶來了很好的參考資料,以下是我這次的心得紀錄: 首先,為什麼要界定 pattern? Linda 的原文對 pattern 給了以下定義: Pattern:Giving a name to a common problem with a known solution means we can have a conversation about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using the names of the patterns.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大致上是將問題的表象細節剔除後,會發現很多問題在本質上是共通的,而這個共通的模式我們便可稱之為 patttern,基於對這個 pattern 的共同認知來討論,而我們針對這個 pattern 討論出的解法,基本上就適用於所有此 pattern 的問題,往後遇到時就不必重複造輪子,計算機科學裡的 Design Pattern 便是這樣的效果,其他領域像是軟體架構、介面設計、敏捷開發... 等,也都有歸納出一些常見的模式。至於 Myth 的定義: Myth:Something we believe that isn't true. 組織變革中那些反覆出現的模式以及我們常見的迷思,先界定完講題後,接著再往下講。 要促成組織改變,我們可以借助什麼學門? Linda 的代表作「擁抱變革( Fearless Change )」,不是一本技術書籍(原本作者以為是用

成為讓部屬願意追隨的上司 - 重點摘要(下)

寫這 一系列 的文章是因為想羅列出一份有參考性的管理者特質,而去參考曾擔任日本知名企業,如: ATLUS 、 TAKARA 、美體小舖、星巴克社長一職的  岩田松雄  所寫的「 成為讓部屬願意追隨的上司 」一書,這本書文字量並不大,也用了很多生動的例子去說明想說的觀念,花了大約一週便讀完了,以下是最後兩章的整理,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也歡迎你在下方留下自己的看法,與我交流。 Ch6. 眾人「情願追隨」的領導者讀書術 有閱讀習慣: 雖然想起領導者多半會有個刻板印象「他們應該是很愛讀書吧」,但從我自身和同事聊天的經驗中,多數人卻說不清為讀書和領導會有關係,甚至也說不太清楚讀書本身有什麼好處。我認為讀書起碼有以下幾個好處: 拓展自己的視野、解決當下的問題: 人不太可能凡事都靠自己想出來,必須通過書本來接觸新知識、新觀念(書相對網路文章來說是整理得比較完整的),尤其是主管,很多當下面臨的問題,可能別人也有遇過類似的事情,此時不妨聽聽看別人怎麼說。很多經典的書之所以成為經典,上面的知識含量和深度可能是好幾個人一生思考的結晶,若能吸收納為己用,功力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有很大的躍升。 刺激思考、建構思想體系: 若是用批判性或是問題導向的角度讀書,那麼書中的內容就會更容易和既有的知識體系產生連結,也就更有機會在需要應用時拿出來使用,此外多揣摩別人思考的軌跡(書的脈絡本身就是一套思想體系),對於鍛鍊自己的思考技術也會很有幫助,長期累積下來是一種知識的複利滾動,產生的認知優勢會非常大。 一種娛樂和舒壓: 讀書本身能享受純粹的知識增進帶來的樂趣(當然在看得懂的前提下),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同時也是一種紓壓。 領導與閱讀: 而領導者需要帶領團隊前進,很多時候也會遇到一籌莫展的情況,領導者遇到的問題有時無法從團隊內部找到答案(沒有相關經驗 or 不適合和成員討論),這時候讀書本身就是一種「引進外援」,可以指出新的方向,也可增強知識底蘊,也難怪我們常聽到的偉大領袖例如:比爾蓋茲、索羅斯、張忠謀、賈伯斯、邱吉爾... 等人,都有大量閱讀的習慣。 作者的閱讀建議: 領導者要養成閱讀習慣是老生長談,作者在這章中提出了幾個建議給我們參考: 喜觀的書不妨重複讀: 有一些對自己有特別意義的書(例如很勵志,或是這方面的知識是自己的專業骨幹)不妨重複讀,不同的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